【海貍教室】天下有大災 課後心得


  在課堂之前,我只知道這是一堂國文課。於是我抱著回到高中的心情來到教室,結果卻完全出乎預料。
  初次看這篇〈荒謬教改養出驕縱世代 天下有大災〉時,因為作者的身分以及文內的各式引用,讓我有種好偉大的錯覺。雖然看完心中有個疙瘩,但卻不明白問題出在哪。但在老師將文章一句句梳理過後,竟然能理出文句背後的涵義、作者本身的畏懼、以及前後不連貫的邏輯。
  這堂課對我來說意義非凡,我學到了兩件很重要的事。一是原來課程互動能頻繁到如此境界,原來是有辦法讓學生踴躍發言。即便讀到研究所,我也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能讓學生自願且積極發言的課。只有從一些教育的文章裡頭,窺見西方教育的互動性,卻一直無法想像那會是什麼模樣。我不清楚老師的教學法和西方有無差異,但在我看來,這確實是一種適合我們的學習模式。
  二是梳理邏輯的方式,而這正是我最近需要的能力。身為一位商學院的學生,老師非常要求學生發言。然而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要如何有邏輯、有理論依據的發言。我最多能做到想到什麼講什麼,但是前後不連貫,跟主題不相符,論點不夠有說服力。我多次請教學長如何像他一樣,論點想得更深刻。他告訴我在看每一篇文章時,不要只是讀,要去思考作者為什麼這麼講,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原因。他的前提是什麼,你可能需要往前查閱更多資料,才能釐清作者整個思考架構。當時我聽得似懂非懂,但仍然不知道從何處著手。而老師的課程,正好彌補了我所遺失的那塊齒輪。這也是我後續持續跟課的原因。
  回到課程本身,我個人特別喜歡的環結是分析作者背後的恐懼,以及回饋省思的環結。原來一段句子裡就能看出作者背後的假想,原來一篇文章中能看出作者內心的價值觀。我曾看過有人說,演員演戲就像把自己的人生經歷赤裸裸的展示在觀眾面前。或許一篇文章的產出,也是一種自我表達與揭露的方式,即便有些想法是你不想讓人察覺的。
  而回饋省思,則是讓我們在批評完作者的邏輯謬誤之後回到自身,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跟作者相同的想法,思考如何改進會更好。自學運後,年輕一代對於國家的意識像爆炸般擴散,政府的一舉一動都被我們注意著。然而這之中有太多謾罵,有太多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表達意見。卻極少有人跳出來想,如果我是對方,我會怎麼做。我甚至遇過有人表達否定意見後,我詢問他覺得怎麼做比較好,得到的回應卻是「那是政府應該想的事,要不然有政府做什麼。」。我認為這是十分不負責任的想法,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要什麼,別人怎麼有辦法滿足你?這就像是問你晚餐要吃什麼,你回不知道,但是各種食物又被你通通否決。不要讓自己對議題只剩心得,卻毫無回饋。
  有太多感動一時間無法一一寫盡,有太多感謝無法句句詳述,那就謝天吧(X)。很開心能認識翻滾海貍,很開心能認識老師,期待未來的課程。:)
學員:Ada
日期:2015.06.17

Related Post

ConversionConversion EmoticonEmoticon

:)
:(
=(
^_^
:D
=D
=)D
|o|
@@,
;)
:-bd
:-d
:p
:ng